有嘉木茶研所負責人鄧友仁先生,民國50年次,生長於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半嶺。半嶺位於阿里山山脈中段,海拔約1200公尺。半嶺古名大吹,源自當時此地生產提煉樟腦油時有一全村最大炊爐而命名之。半嶺山高氣爽,山勢面東南冬暖夏涼,是一處人煙罕至群山環繞的人間仙境。

阿仁是一個朋友有難,縱然兩手空空也會借錢幫助朋友的人

阿里山山脈

阿仁幼年家境清寒貧苦,家裡有兄弟姊妺七人,家庭收入僅靠農山產為生。阿仁排行第六,兒時就必須要幫忙農務生產,直到上小學時須徒步山徑5個小時路程至山下觸口的黎明國民小學就讀,由於路程遙遠,阿仁的父母便在觸口租房讓阿仁與弟阿田居住,兄弟倆相依為命生活,直到中學畢業。

阿仁小學時期,左邊數來第3位

觸口圓環老街,當時阿里山公路的終點

在這樣苦的日子成長,若有人對你好將會特別珍惜,並且記住這情分,日後甚至會幫助如同你那麼艱難的人,因為你曾體會受助的感動。

獨自生活養成獨立堅強大膽的性格,但山上的孩子單純樸實,到了都市的日子是完全不同的世界。

阿仁服裝整齊表露堅持的性格

年輕的阿仁曾經待過台中的西餐廳吧檯,做過廣告學徒,不安於室野心勃勃的性格就想闖出一片天。在民國70年代,跟隨嘉義市議員老大出生入死蹶起,果敢勇猛的他,成為老大的心腹。

但年輕氣盛、意氣風發的他在繁華都市無時無刻掛念著山上老家的雙親。

阿仁相信皮衣能防身

民國68年在嘉義市仁愛路的雨薇髮廊,是有著彩電與黑膠音響的店面,老闆是年僅16歲就創業的江秋玉,當時請了4個髮型師生意絡繹不絕。

16歲創業的阿玉

阿玉在嘉義市仁愛路的髮廊

阿玉身世亦是坎坷,身為大姊的她自幼時扛起照顧兩個弟妹的責任,半工半讀做手工賺錢貼補家用,不管是蓋金紙甚至凌晨到菜市場撿菜等等工作。
居無定所的家庭就像風雨中的小船,她努力掌著大人的舵。
天生負責任的個性,越是刻苦更是堅忍,照顧弟妹照顧家庭,從不怨天尤人,她相信這是她的使命,必須接受!

幼年的阿玉

小學畢業後家裡沒錢繼續供阿玉讀書,為了家計遠行台北三重當美髮學徒賺錢供母親與弟妹生活,孤身一人在外地奮鬥打拼,時時掛念家鄉的她只有過年才能回家。當學徒的日子可比傭人,尊嚴又算什麼,但阿玉不怕辛苦,因為思鄉比苦更苦,每到黃昏無盡的辛酸淚水是年僅13歲的她須承擔。
支持阿玉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髮廊,終於三年學成後回到家鄉,在嘉義市仁愛路開設美髮廳。一切的美好,苦盡甘來,直到與阿仁相識。

浪子與乖乖女世間經典愛戀

熱烈的追求,誠摯的等待

浪子浪漫無拘無束,玩世不恭放蕩不羈,引起她對世界好奇,彼此闖入對方生活,繼而波瀾壯闊不問對錯。但阿玉始終明白江湖不歸路,縱使交往過程幾經波折分分合合,終究不顧母親反對與阿仁公證結婚,是阿仁誠摯的一句話讓阿玉動心:為了妳我要退出回山上老家照顧雙親!

阿仁不是戀棧的人,十分明確成家要立在穩定的事業上,也為了就近照顧父母親毅然決然離開都市回山上老家重新開始。

在阿仁剛回山上農作的日子,老大曾上山想勸阿仁回市區,但阿仁拒絕了。老大生氣地指著阿玉:都是妳!跟著我日子多好過,阿仁卻為了妳甘願在這裡堆雞屎(堆肥)!

都市女孩嫁到荒山野林,浪子放棄繁華世俗,是愛情的力量改變了彼此。

但是重情義的阿仁接到兄弟電話仍會放下農事到市區相助,然而阿玉也明白江湖事攔不住,只能祈求孩子的爸平安無事。

阿仁與小兒子

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阿仁一行人步出酒店,在嘉義噴水圓環與仇家30幾人狹路相逢!正當衝突爆發阿仁身後的兄弟卻早已鳥獸散,只剩親弟阿田。

阿仁與阿田,革命情感的親兄弟

兩兄弟被追砍,躲進噴水圓環服飾店,所謂不要命了最不怕,操起衣架鐵桿拚個你死我活,那晚救了阿仁阿田是被砍爛的厚皮衣。從此阿仁對江湖事心灰意冷決心金盆洗手,這亦是人生的轉類點。

阿仁的兄弟們

民國50年,阿仁的父親就在草山村從事竹筍及茶葉的農產,早期的茶葉是採收野林中的臺灣原生種山茶製作而成,又成稱為蒔仔茶。其風味不似今日之烏龍茶,但數量稀少品質佳,山茶在觸口市集一斤售1000元,當時一碗陽春麵僅5元。

臺灣原生種山茶

因為老父親喜歡喝茶,民國70年阿仁高價購買農林廳在龍眼林試種的高山茶。驚為天人,意想不到種在高山上的茶葉,口感竟能如此美妙。阿仁嗅到先機,經過幾年的籌備,開發了草山村第一座茶園與茶廠,民國75年阿里山高山茶開始栽種,更是臺灣高山茶葉的濫觴。

阿仁的第一片茶園,半嶺茶園

多美奶奶,幫助阿仁阿玉開發茶園與建設茶廠

草山村第一家製茶廠,半嶺製茶廠

民國80年阿里山茶興盛時期,貓空的張寅先生南下阿里山找尋茶園,在友人引薦認識張寅先生,阿仁把握機會,在張老師傅帶領之下一起製茶。張寅先生是臺灣茶業界數一數二的老師傅,純手工的坪林式工藝,製作上比鹿谷式、松柏嶺式更加倍費時。當時阿仁曾請教老師傅可否使用茶葉振動機取代手工浪菁發酵,老師傅回:是沒手嗎,茶葉怎能粗魯對待!當下深刻體會到張寅先生對茶葉堅持之用心。茶葉製作可比待人之道,溫柔與用心的對待,茶葉將是香甜甘順,反之則為苦悶酸澀。

阿仁與張寅先生

茶葉烘焙更是一門學問

如果說天時地利是製茶的前半段,那麼後半段的人和就是茶葉烘焙,因為阿仁有抽菸習慣,老師傅為了追求茶葉烘焙的敏感度及精準點,於是教導阿玉焙茶技術。茶葉烘焙是門藝術,需要長時間、耐心、毅力還有熱情。茶葉烘焙是品牌的關鍵點,品質的穩定性,口感及新鮮度跟烘焙有絕大關係,是最後成敗關鍵。

焙茶技術傳承下一代

自民國76年投入茶葉烘焙領域,識茶調焙至今仍在學習。她說:茶是活的,烘焙與品評的過程就像是與茶葉對話。茶葉是有個性的,耐心體會,在它最清最順最柔的瞬間關機,留下茶葉的最美。

走過了艱辛的歲月,但願人間從此祥和歡喜,人人平安健康